TOP榜写作榜手机小说

最近更新新书入库全部小说

宝来小说网 >> 印度的智慧 >> 涅槃为何物

涅槃为何物

序言

研究佛教的每位学者一定都会对正确理解涅槃——这一宗教的终极目标感兴趣。非常自然,这个概念已使许多严肃的智者十分困惑。埃德温·阿诺德在《亚洲之光》序言中写道,“三分之一的人将永远不会相信空空的抽象概念或作为存在问题的空虚。”然而,涅槃是什么呢?

以上《首楞严经》中的哲学阐述一定会使读者想到将要读到这类思索的哲学性同时又是神秘性的结果。宗教启蒙的过程是使自身摆脱掉感官世界观念——比如康德的唯心主义的过程。这是一个去掉从有限的“敏锐大脑”中产生的错误的稳定过程,这样的错误诸如习惯性和根深蒂固的自我观和物质的个体性。从这一点,读者已经推断出最终会是怎样的结果,就是达到那个无条件无限的世界。然而,那样的话,我们的思维机制和语言机制便不灵了,因为我们的语言表达不了一种无条件的存在。把它称为“毁灭”,就是假定有要破坏的东西;把它称为“空虚”,就是假定它与物质世界的对比。我们读到涅槃是“既无有,又无没有”,我们意识到“有”和“没有”这样的词语已不再能够充分表述这样的概念。如果我们能想象出来一个没有我们所喜爱的时空观念的世界,即无条件的世界,我们就会产生涅槃究竟意味着什么这一概念。然而,顽固地坚持逻辑性,有限的大脑永远达不到这个概念,因而西方学者很难理解其意义。

以上的探讨摘自《楞伽经》的结尾处。在我看来,《楞伽经》最好地表述了大乘派的涅槃观。它在研究佛教的中国学者那儿非常盛行,因而有四个中文译本,分别译自公元420年、443年、513年和700年,其中第一个译本现已遗失。与《首楞严经》相比,《楞伽经》采用了较为短小,但更有条理、更为完整的方式,描绘出来清晰、推理完好的佛教形而上学轮廓。读者若对这样一个清晰的概括感兴趣,可以读读德怀特·戈达德编著的《佛教圣经》(出版:戈达德,塞特福德)。不过我还是挑选了《首楞严经》,而没有挑选《楞伽经》,是因为后者像一个写得极棒的哲学史,而前者则像一部原始的哲学杰作。尽管两部书都使用了佛式的对话方法,但只要仔细看一下,很容易发现,从佛的阐释来看,《首楞严经》无疑具有更优胜的妥帖性和新意以及现实品质。

涅槃为何物

尔时,大慧菩萨请佛言:请为告知涅槃。

佛告大慧:诸外道有四种涅槃。云何为四?谓性自性,非性涅槃;种种相性,非性涅槃;自相自性,非性觉涅槃;诸阴自共相,相续流注断涅槃。

或有外道,阴、界、入灭。境界离欲,见法无常,心心法品不生。不念去来,现在境界,诸受阴尽。如灯火灭,如种子坏,妄想不生。斯等于此,作涅槃想。非以见坏,名为涅槃。

或以从方至方,名为解脱。境界想灭,犹如风止。或复以觉所觉见坏,名为解脱。或见常无常,作解脱想。或见种种相想,招致苦生因,思维是已。不善觉知自心现量,怖畏于相,而见无相,深生爱乐,作涅槃想。

或有觉知内外诸法,自相、共相,去来、现在,有性不坏,作涅槃想。或谓我、人、众生、寿命,一切法坏,作涅槃想。或以外道,恶烧智慧,见自性及士夫,彼二有间,士夫所出,名为自性。如冥初比,求那转变,求那是作者,作涅槃想。

或谓福非福尽。或谓诸烦恼尽。或谓智慧,或见自在,是真实作生死者,作涅槃想。

或谓辗转相生,生死更无余因,如是即是计着因。而彼愚痴,不能觉知。以不知故,作涅槃想。

或有觉二十五真实;或王守护国,受六德论,作涅槃想。或见时是作者,时节世间,如是觉者,作涅槃想。

或谓性,或谓非性,或谓知性、非性;或见有觉与涅槃差别,作涅槃想。有如是比,种种妄想;外道所说,不成所成,智者所弃。

如是一切,悉堕二边,作涅槃想。如是等外道涅槃妄想,彼中都无,若生若灭。

彼一一外道涅槃,彼等自论。智慧观察,都无所立。如彼妄想,心意来去,漂驰流动,一切无有得涅槃者。

如我所说涅槃者,谓善觉知自心现量,不着外性。离于四句,见如实处。不堕自心现,妄想两边,摄所摄不可得。一切度量,不见所成。愚于真实,不应摄受,弃舍彼己,得自觉圣法,知二无我,离二烦恼;净除二障,永离二死。上上地,如来地,如影幻等诸深三昧,离心意、意识,说名涅槃。

喜欢印度的智慧请大家收藏:(www.baolaixsw.com)印度的智慧宝来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印度的智慧最新章节 - 印度的智慧全文阅读 - 印度的智慧txt下载 - 林语堂的全部小说 - 印度的智慧 宝来小说网

猜你喜欢: 凡人修仙传我真没想重生啊斗破苍穹大奉打更人完美世界道君吞噬星空蛊真人针锋对决我师兄实在太稳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