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榜写作榜手机小说

最近更新新书入库全部小说

宝来小说网 >> 树犹如此 >> 故事新说——我与台大的文学因缘及创作历程

故事新说——我与台大的文学因缘及创作历程 2/4

大二的时候,常跑到中文系修课,当时台静农老师教授文学史,叶嘉莹老师教授《左传》《史记》,郑骞老师教授词曲,就我个人而言有很大的影响,对于欣赏中国古典文学之美也有所帮助。介绍同学一本书,是由柯庆明教授所著的《昔往的辉光》,在这本书中,可以看见当时那些老师的风范,而无论外文系或中文系的老师,都在有形或无形中给予我很大的影响。台大的精神传承自北大,所以在这样的氛围下,我内心中也燃起效法“五四”的希望,所以在大二下学期,我决定也要办杂志,但是没有钱,也没有名气,除了勇气和献身文学的精神之外,一切外在的援助都不足,因此十分克难,甚至还要自己贴补费用以助出版,杂志一出来,便递给老师、同学一本。当时为了凑足版面,第一期我自己写了两篇东西,用了两个笔名,其中有一篇是《玉卿嫂》;里面还有余光中的诗及王文兴的作品。这本杂志很大的功用是成为我练习的园地,基本上我大部分的短篇小说都是在这本杂志上发表的。在当时社会、政治保守,经济落后的情况下,由于我们的能力尚不足,所以引进了外国批评家对于文学评论的介绍,也引起了当时台湾对于现代主义的兴趣。当时办杂志的目的以文学为主,有一个绝对的标准,也因此包含了各种流派的作品。文学可说是精神发展上的清新空气,也是我精神上之所托。这本杂志的走向以介绍西方文学为主,直到柯庆明任主编,同时兼具中外文学,而回到了当时夏济安教授办《文学杂志》的初衷。在这段时期里,由于共同办杂志而会合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为文学努力。

下面还有一些时间,如果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尽量发问。

问:读白先生《台北人》时,可以感受到您对于文化和历史的哀悼与反思,另外您认为作家的终极关怀应该是普遍的人性,请问您针对这两个主题,应该用什么方式来呈现?

答:我相信一部文学作品,不单是一位作家建立的作品,可能也是他所属文化的产物。以《红楼梦》为例,如果不是到了乾隆时代,恐怕也写不出这样的东西。那时,整个中国文明从极盛即将走向没落,作家的敏感性,使他感觉到文化上的大反扑,而有创作的灵感。无论是作家、音乐家或画家等,都会有一种感受;这种感受虽是个人的,但却会在作品中不自觉地反映出自己的遭遇。当初写完《台北人》时,可能无法分析写作时的感受,好多年后回想,当时的确很悲观。一九六五年开始写《台北人》,一九七一年完成,这几年间中国发生“文化大革命”,我在美国看到很多报道,突然觉得中国文明大概会毁于一旦。《台北人》是写一群由大陆迁到台湾的移民的故事,但他们本身也有自己的历史背景,文化上的转折。当我朦朦胧胧有这样的一种意念,在写作时也有意无意地凸显出来。写第一篇时,就用了刘禹锡的《乌衣巷》,可见我的确是有意呈现这种意念。但是当初在一篇篇写时,并没有发现,反而在多年后回忆起,才有这样的感觉。另外关于人性关怀的问题,我相信各民族间有集体潜意识的存在,我想在我们所看过的作品中,能流传下来,还能感动触发读者的,通常都是处理一些人性基本感受的主题。如《诗经》距今已好几千年,不论是哪一国风,都是表现人性的感受。虽然各时代的价值观不同,但基本的人性、共感仍是相同的。除非有一天人性变了,不再需要文学和艺术,否则我相信文学脱离不了人性。

问:前面提到夏先生告诉您写作的大方向,请问这个大方向是什么?其次,您觉得要接触多少中国文学才算适当?

答:夏先生给我的忠告不少,但最要紧的是他很注重文字。文字、对话不好,就写不好小说。他对于创作的基本功很重视,所以在写一段叙述时,必须陈述得十分清楚。就小说而言,对话十分重要,如果对话写得不好,小说就会失色不少。中国小说以对话见长,不像外国小说可以长篇累牍地论证,中国长篇小说《红楼梦》《水浒传》中几乎全是对话。对话的功用,不仅可以推动情节、表现个性,也可以制造气氛;因此,适当的对话十分要紧。要写长篇小说就要先看中国的经典小说,像《红楼梦》《水浒传》,因为我们用的语言是中国的语言,这些经典作品还是必读的。

问:您认为一位作家的作品需要“文以载道”吗?文学的自由就您来看是否有所限制?

答:这个问题自古以来都在讨论,我想,要看你对于“道”怎么解释。每位作家都有自己所认为的真理和“道”,如果把“道”当成一般社会的“道”,其实有点危险。今天的“道”,明天就不是“道”,这种常变的“道”会有问题。所谓“文以载道”,可能是在探讨文学的功用到底在哪儿?我想文学最重要的功用是情感教育,文学教导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沟通。人性如此复杂,有光明、黑暗、懦弱和坚强,此时文学给予人教育,让你对于人性有所了解和关怀。文学能不能改变世风?我不知道,因为文学的颠覆性很大,如《水浒传》《西厢记》,就有不少人认为是在诲淫诲盗。对于现行的社会道德,大部分的人会去遵守,但一定也有人受不了这种规范。但文学常常是少数,也许以后会变多数也不一定,但文学家常常走在时代的尖端,常觉得在当代他的读者尚未出世,等到以后,他的读者才说:“原来他讲的是现在的事!”话又说回来,作为一个文学家,我想,文学上最高境界的作用是作为宗教功能,因为人间有许多悲惨的事情,人也具有恶性,而宗教能感化人性,文学也有这种功能。一个大文学家绝对不会教人杀人放火,文学是教人为善的过程。宗教、政治十分容易,你只要信仰就可以;但文学写出在向善的过程中多少会有限制、陷阱,对一篇好小说而言,“挣扎”始终是好题目。尤其西洋文学对于人性的善恶研究得很深刻,十分不留情。我自己很喜欢的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他对于人性的刻画就十分细腻,觉得人心怎么会这样黑暗,对于恶人的包容怎么那样广,文学所要探讨的就是这个。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树犹如此最新章节 - 树犹如此全文阅读 - 树犹如此txt下载 - 白先勇的全部小说 - 树犹如此 宝来小说网

猜你喜欢: 凡人修仙传我真没想重生啊斗破苍穹大奉打更人完美世界道君吞噬星空针锋对决蛊真人我师兄实在太稳健了